近年来,随着科技的发展,许多高科技名词也开始红极一时。克隆,转基因,纳米等等等等。应用到一个领域,就成了一条科技产业的新路。以至于在饭桌上,曾广泛地流行着这样一则颇有“真实的谎言”色彩的幽默,说某地农村在开会时,村长要先讲大米,再讲小米,最后,还要讲讲“纳米”。
其实,这样的幽默并非没有根据。面对由于种种原因而炒作起来的“纳米热”,商家也没闲着,而是充分地利用了这一机会。最近,人们在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种“纳米杯”的广告。广告语从科学原理一直讲到神奇的使用功能。例如,“纳米杯”中的纳米块是由不同的纳米微粒混合后,经复杂的工艺,可产生催化、吸附等“纳米功能”,能将水、酒迅速转化成功能水、酒,并能活化细胞、疏通经络,甚至公开承诺“10分钟变化、7日无效退款”。即10分钟让水、酒发生变化,如口感柔和,苦、酸、辣等异味减少等。
如果光看广告词,人们不禁怀疑,我们是否已经真正走进了纳米的“新时代”?
在“纳米杯”的宣传材料上,我们常看到,据说“纳米功能杯处理过的水经国家权威部门测试,其结果不但水质优良,而且水的活性竟高于自来水60%,具有小分子水特征”。而且,“世界科学家公认小分子能量水对人体具有显著的医疗保健作用,小分子能量水冲击力强,活性大,进入人体后,不断撞击人体细胞,使人体细胞的能量被激活,从而活化细胞;小分子能量水的溶解力强,因而能更好地把人体内积存的脂肪、胆固醇和其他物质充分地溶解,排出体外,提高机体的排毒能力;小分子能量水渗透力强,更容易进入细胞内,把所携带的人体必需的养分、矿物质、氧气及微量元素输送到微小细胞组织,促进新陈代谢,增强机体免疫力。但自然界中,天然的小分子能量水毕竟是罕见的,于是科学家们又纷纷寻找制备小分子水的途径,如电解、磁化等,但终因成本高,分解程度不够,使用不便而放弃。我们经过成百上千次的试验,创造性地运用纳米技术,终于研制出了这种小分子特征的纳米功能杯能量水,能在短短的十分钟,让水、酒、饮料、牛奶、中草药汤剂等发生物理变化。”
看到这些,人们不禁开始相信它的神奇力量。
可在常识中,人们都知道,水的分子组成就是H2O,这是固定不变的,那么,“小分子水”到底是什么?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原所长、化学家胡亚东先生说,这篇介绍文字通篇就没有说清楚纳米水这一概念。而且,在化学界,根本就没有什么小分子能量水这种提法,这样的概念,又有分子,又有能量,显然是把科学术语堆砌起来以显示其“专业科学背景”。在其文字中,像冲击、撞击、激活这样的作用,是水分子自身所不能完成的。而且,冲击的对象也没有讲清楚,把人体中的化学过程说得跟打仗似的,这样,也没有说明60%的活性是怎样提高的。另外,该产品的另一“功能”,据说是溶解脂肪和胆固醇等。胡亚东先生说,学过初中化学的人都知道,在同样温度下,同体积的水中,同种物质的溶解度是恒定不变的。这本来是热力学的基本常识。而且,通常情况下,水也是不能溶解脂肪的,因为水是极性分子,而脂肪是非极性分子,脂肪在水中只能呈颗粒状态,除非增添一些表面活性剂,如洗衣粉等,才能使脂肪微溶于水。
再有,广告中说的十分钟改变味道,利用一些传统材料就可以达到,如利用活性碳、氧化硅的吸附功能就行。但是这些吸附材料在使用几次之后,材料的活性就会下降,就会丧失吸附功能,杯子也就变成了普通的杯子,那样的话,“纳米杯”岂不成了一次性杯子?
带着这些疑问,我们更想一点一点的去揭开“神奇杯”的神秘杯盖。究竟它的功效到底有多少?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是怎么的?专家又是怎么说的?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